碳中和与清洁空气的共舞高端论坛在京一展幽默风低碳生活宣传标语十条笑谈环保新篇章
三月三十日,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举办的“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这场盛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提高空气质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提出了三个创新点。他认为,无论是大气治理取得的成效还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都值得我们深思。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以更严格的标准来保护我们的蓝天白云,并且要寻找新的协同路径,使我们的努力既有助于解决短期的问题,又能促进长远发展.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则强调了能源对环境质量改善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无论是在沙漠还是戈壁荒漠,有着部署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大好机会,而且相关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治理水平,还要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金,让产业减污降碳工艺技术得到迭代和推广.
生态环境部大気環境司司長刘炳江以“能源基础设施建設與減污降碳”為題作主旨報告,他回顧了近年來藍天保衛戰取得的成效。他強調,這些成就並非偶然,而是經過多年的努力才達到的。在京津冀地區,大氣治理取得了顯著進展,不僅改善了空氣質量,也帶動了一系列產業結構調整,为應對氣候變化奠定了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則從大氣自淨能力角度出發,他分享了對於大氣氧化性影響於短壽命氣候強迫因子SLCF及二次污染之間內在關聯及其協同作用的一些見解。他認為,要想實現減污降碳增效,就必須考慮到多種污染物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並推進相關問題非線性協同應對方案.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則介紹了一個地球系統數據模擬裝置,它可以很好地模擬二氧化碳歷史變化及未來情況。此外,他還展示了一個從全球區域到街區級別的大氣質量預報系統,可以實時融合環境容載量信息,並快速解析污染源。
编辑:徐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