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餐桌丰盛低碳生活启航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对此,接受本报采访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确保“菜篮子”产品长期稳定供给,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自给有余,果蔬量足价稳
作为全国代表并长期从事“三农”领域研究的李爱青一直关注“菜篮子”保供情况,他表示,“菜篮子”涉及千家万户,是国计民生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北方蔬菜产能恢复效果显现,而南方蔬菜积极增量入市,再加上各地稳产保供措施显现成效,使得春节过后市场上的蔬菜供应充足平稳,并且价格基本稳定。预计1至3月份,蔬菜供应总量达1.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50万吨。此外,加上冬储品种,使得整个季节供应总量更加充足。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明,市场上肉蛋奶自给有余,而水果储备也相应丰富,这使得百姓能够享受到高质量、高安全性的食品,不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而且还促进了农业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
目前,一些地区通过建立省级或大型城市级别的“菜篮子基地”,形成了集散中心,为保障城乡居民用餐需求提供了坚强支持。例如广州市已经建成了47个省级基地和81个粤港澳大湾区基地,有助于华南地区维持连续性和丰富性的大宗农产品供应。
压实责任,保障物资充足
为了切实保障“菜篮子”的市场供应与价格平滑,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层面,都严格部署相关工作,并由市长负责制来统筹抓好生产发展、产销衔接流通运输以及市场调控等关键环节。此外,还加强了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以确保不仅是物资多样化而且品质均衡,即便在特殊时段,也能顺畅到位消费者手中。
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这套系统,有人提出了多种建议,如引导更多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参与种植,让他们通过专业管理提高收益,从而带动乡村经济;还有人建议,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以及优化良种繁育体系,以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甚至有人提议利用信息技术追踪整个过程中的数据建设起一套完整的地理标签追溯体系,以防止假冒伪劣问题发生并影响公众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