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新篇章钢铁水泥电解铝超级发展过剩潮淘汰难止(图文)
在中国北方的河北省,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重化工产业近年来经历了超常规的发展,产能严重过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政府在2月23日开展了一次“周日行动”,拆除了16座钢铁高炉。此举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一行动并未能彻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事实上,从2006年到2013年,我国累计减少的粗钢产能为7600万吨,但这期间新增的粗钢产量产能却达到4.4亿吨,是前者的近六倍。这表明,即使有政策调控,一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一边新项目不断增加,导致过剩产能依然存在。
这种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选择偏重化工业路径有关。在2003年之后,我国实行分税制,加之房地产市场持续刺激和城镇化建设,大大推动了传统制造业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的超前增长,最终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
尽管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传统制造业利用率低于国际水平,但企业仍然面临着亏损的情况。例如,2012年的第一季度,我国钢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而到了2013年,这样的消息已成为常态。中国steel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的平均结算价格降至3462元/吨,与去年相比下降8.9%,企业利润率仅为0.48%。
因此,为何我国无法有效治理这个问题?专家认为,这与地方政府GDP情结直接相关,以及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有关。当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时,他们倾向于支持那些能够快速带来收益但可能造成长期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大型项目,如Steel and Cement industries.
虽然这些产业对就业和财政收入都有贡献,但它们也是一些最大的雾霾来源之一,因此需要被重新评估以确保经济可持续性。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机制,使得一些地区继续投资于这些产业,即使它们已经造成生产力效率低下,并且可能导致未来更大的社会成本。
总之,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改变当前的一些政策方向,比如鼓励更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加强对能源效率和环保标准的执行,以此促进整个行业向更加可持续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