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生态和谐PPP助力水环境变革新篇章
碧波荡漾,生态和谐:PPP助力水环境变革新篇章
从近期新增的环保PPP项目看,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规模较大,比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达到125亿元。图为鄱阳湖湖面。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今年,PPP模式进入实践年。实践中,业界对PPP模式的前景抱有信心,但也存在疑虑。
未来还有哪些机会?能不能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本刊开设PPP实践系列报道,将通过对PPP具体案例的采访,为这一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鉴。
本期刊发第一篇报道,关注“水十条”出台后,PPP模式如何应用于水污染防治领域。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湘静
“水十条”落地不久,环境保护部即联手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水污染防治领域推进PPP工作,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实现组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水污染防治所需的大量资本投入指明了机制和模式。
一方面,“水十条”提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多为长期、复杂且资金需求量大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加之市场化程度、盈利模式方面最为成熟的特点,使得当前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中展现出积极态势。
从单体项目到综合治理,再到以生态恢复为目的开发区域性资源整合计划,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优势企业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竞争场景,而非仅仅是单个设施建设运营的情形。在此背景下,我们或许能够听到那些古代智者的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今日,我们正试图将这种生态哲学转化为行动指南,让每一次改造与重构都带来更加绿色的未来。
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以及管理层面的局限性,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往往难以达成预定的效果。而今,与其依旧沉浸在传统施工思维,不如勇敢迈向创新与协同效应。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开始探索更具创意性的合作方式,如 PPP 模式,它旨在结合政府政策与市场力量,从而推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走向高效、高质量,并确保其长远可持续发展能力。
例如,在广西那考河地区,一项跨越10年的河道整治工程已经告竣,其总投资额达到10亿余元。这不仅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务处理,更是一次深刻的人文地理变革,对当地居民生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位当地官员曾这样说道:“我们意识到了‘共建共享’原则对于促进公共利益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所有相关方必须共同努力,以确保每一步行动都是可持续且具有战略意义。”
然而,即便如此,无数挑战仍待克服。在黑臭河道等特殊情况下,要想彻底消除源头污染并恢复河道生态健康,是件既困难又耗时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放弃追求卓越,只是在追求过程中要有耐心,有智慧,有策略,因为只有不断尝试,最终才能找到那扇通往清澈江山之门的小窗户。而PPPMODEL恰好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将政府政策与市场力量相结合的新路径,让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让公众服务更加人性化,让经济增长同时伴随着自然美丽的提升。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历史交汇点上,看似混乱却又充满希望的一片土地上,用我们的双手去书写属于未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