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十板材都有那个水环境治理变局 PPP重构新篇章
水环境治理新篇章:PPP模式助力变局重构,企业需转型升级
随着环保PPP项目的不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规模日益增长,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达125亿元。图为鄱阳湖景色。资料图片
编者按:
今年,PPP模式迎来实践年份。业界对其前景充满信心,但也存在疑虑。本刊开设PPP实践系列报道,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为这一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鉴。
本期刊发第一篇报道,探讨“水十条”出台后,PPP如何应用于水污染防治领域。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湘静
“水十条”落地不久,便有《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发布,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规模资金投入。
从单体项目到综合治理,大型企业步入新的竞争场。
市场化程度高、盈利模式成熟的水务行业寻求新投资机会。
去年以来,可谓并购与 PPP齐飞,是新一轮行业调整重构切入点。
优势企业获得更多机会,在订单获取方面具备竞争力。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率先拿下广西那考河综合治理项目;中小型环保企业如博天环境集团、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迅速提升未来营收,其在安徽芜湖和内蒙古乌兰察布的项目总规模达到86亿元左右,为2014年的营业收入量增8倍以上。
市场消息不断积累。在经过两个5年的密集建设期后,一些简单事实明了:单体设施存量已经相当有限。E20环境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BOT项目基本被瓜分完毕,其中污处理厂基本被解决,而垃圾焚烧厂将在未来两三年内亦然。
以黑臭河道整治为代表的复杂而巨大的工程需要巨额投资。而地方政府欲制定配套政策保障资金,也是难题之一。这给了企业从单体开发到综合效果为目的开发新机遇,并带来了质效提升之便。
国家发改委正在更新PPP项目库,其中环保成为亮点。一、二线城市开始选择与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不仅减轻支付压力,更希望通过绩效考核逐年支付服务费减轻风险和负债。
区域 PPP 项目将成为发展方向,不仅包括污处理厂加河道,还可能包含湿地公园等。此类大型组合性工程可以统称为区域 PPP 们,比如一个湿地公园加上一个生态保护区再加上一个游览中心,这样组合起来就能形成更加完整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态系统,从而吸引更多民资参与,同时也是政府降低自身风险的一种方式。不过,这类大型组合性工程面临着技术不成熟、商业模式不清晰以及是否能产生可见及可持续效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