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新篇章PPP模式助力水环境治理重构自然和谐生态
从近期的环保PPP项目来看,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投资规模非常巨大。例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就达到了125亿元。这表明了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深化,以及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寻求和谐平衡的努力。
未来,对于如何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我们将通过对PPP具体案例的采访,为这一模式的完善提供更多借鉴。首先,“水十条”出台后,PPP模式如何应用于水污染防治领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在《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中,鼓励了在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实现组合开发提供了机制和模式。
单体设施存量已经相当有限,这为企业进入新的竞争场景提供了机会。优势企业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并以治理效果为目的开发综合项目。这不仅提升了竞争层级,也使得环保产业中的BOT项目成为历史。
然而,对于考核治理效果并付费的问题,地方政府不再包揽环境治理,而是分散支付压力,以提升投资效率。区域PPP项目被认为是发展方向,但这类项目体量大、挑战也很大,同时技术并不成熟,而且商业模式还不甚清晰。
至于经营项目收入补贴公益性较强的公益或半公益项目,如河道、湿地整治后的资源开发与经营,这对于环保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经验有待积累。此外,将旅游作为一种可经营性的资源来补充无法明确收益的一些公共利益性较强的服务,是目前探索的一个可能途径。但这种方法需要谨慎执行,不要以圈钱的心态吸引企业参与,以免出现虚报人数等问题,最终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大的问题给企业带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