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暑假一家四口旅游的美丽中国新境界
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碧水微澜,绿岸相映成趣。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如同一幅动人的诗篇。吴树建摄(人民图片)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孕育了267座城市公园,新增绿地6000亩。市民在林栖公园彩绘隧道前晨练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李振宇摄(人民视觉)
秋风送爽,漫步长江两岸,只见水清岸绿、草木葱茏。这一年来,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情况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全域监测1017个国考断面中,有97.1%的水质达标,比上一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营造林1786.6万亩、石漠化治理391.5万亩。
“微笑天使”江豚重现人们视野,而四鳃鲈鱼、伪虎鲸等珍稀动物也重新回到家园。今天的大母亲河焕发新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图景。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最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关系——人类是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并且共同进化的产物。而作为地球上的另一个生命体,我们不应该成为大自然的主宰,而应以尊重、大爱之心去对待它。
当人类忽略这一基本规律,大肆开发和破坏自然时,就必将遭遇大自然无情的手段回击。大师曾经说过:“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一种规律。”
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早已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代智者们用这种睿智洞察,把天地间的人类活动联系起来,为现代推进这条道路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现代化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物质增长,它更是在追求生产力发展和生活品质提升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达到平衡。这是一条既能让后代子孙满堂,又能让地球继续给予我们养育之恩的地道路子。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沙漠地区30多年前几乎是一个荒无寸草的地方,但通过政府企业联合开展治沙绿化工程,以及发展光伏产业等手段,该地区逐渐恢复生机,被誉为“产业扶贫”的典范案例。
四川成都则通过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每平方公里竟然超过1公里以上这样的绿道,让城乡居民享受到接近田野、山林般宁静安详的心灵慰藉,使得“出门即入公园”、“穿过公园去上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今日中国都市规划,不再单纯追求工业增长,而是从生产转向生活,从数量到质量,从速度到结构,从扩张到整合,从污染到净化,从破坏到修复,将“城”,“户”,“境”,“业”的高度融合统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站在这样一个高维度来谋划我们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即便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是值得,因为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我们才能真正享有宁静、和谐、美丽的大地,那才是每个人所渴望拥有的幸福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