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之路荒山变金山油茶丰收富民路越走越宽广
新华社郑州6月6日电(记者刘金辉)河南省光山县农民黄友德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零工生活,现在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在该县的司马光油茶园担任田间管理小组长,每月收入3000元。此外,自家种植的10亩油茶树去年也取得了1000多斤油茶籽的丰收。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回响着“28年红旗不倒”的壮歌,映照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历史伟业。光山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有10.1万贫困人口,其中六万多人居住于浅山丘陵地区。
为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将荒山转变为经济宝库,同时促进贫困人口的富裕和增收,2009年起,光山县将油茶种植作为扶贫产业进行开发。这一举措开启了一个既能满足生态需求又具有经济效益发展路径。
现在68岁的黄友德主要负责带领3名当地农民管理部分茶园进行除草、施肥、剪枝、移苗等工作。在他居住的小村晏岗以前,这些荒山上只有一些野生板栗和松树,“这些都不能用,只能烧柴火”。
之前村里尝试种植桃树,但由于成果不佳,就被放弃。“2009年,我们开始种植油茶,它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开始挂果,再过8个周期才达到高产期。”黄友德说,“尽管前期观望不足,但每年的田间管理工作吸引了许多劳动力,从中受益的人越来越多。”
联兴油茶公司目前在光山市内已扩展至27,000亩,并建立了一条可生产8000吨每年的加工线程。这使得他们建立起现代农业产业链体系:育苗、种植、加工销售。通过这个项目,他们帮助390个家庭实现脱贫,并让超过3000名农民就近找到工作,每人平均增加2800元收入。
现在,“一亩之所以能够百斤获,不仅能娶媳妇,还能盖房子”,成为当地人的笑谈。随着“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推广,光山市内已经形成了6个巨型及50个中型连片油茶基地,让数以万计的人们从此摆脱贫困,而油茶产业成为了乡村振兴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槐店乡陈洼村居民余峰在北京经营装修公司多年后,在2019年与两位合伙人投资6000亩荒土用于培育油菜。三年总共投入超亿元人民币。他表示:“虽然这是一项重大的前期投资,而且周期较长,但到了第八年,我们便可以获得稳定产量。而且,由于其寿命可达上百岁,以及消费者对其品质认可,我对未来感到充满信心。”
同时,他还指出:“这种绿色行业不仅解决环境问题,还吸引游客而产生额外收益。”
为了鼓励更多农民种植并克服初期高昂成本的问题,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如财政补贴以及金融支持等,以促进这一行业增长。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即刻之后,该区域已经拥有27.1万亩土地用于养护与生产大量植物产品,比如食物和药材等;另外,一些更专门化的地方比如花卉园区和蔬菜场所也在不断增加,以确保供给市场上的各种不同类型产品。
最后,与其他类似的项目相比,这里的项目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使得整个社区变得更加清洁整洁,对自然资源保持尊重,是一种非常积极有效的事情做法。
结果是,当今世界看待任何地方或任何活动时,都会考虑它如何影响环境健康,因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而不是某处特定事件的一个附加功能。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为全球所有寻求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人提供灵感。
当然,也有可能存在一些挑战,比如最初阶段可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以及确保整个系统运行顺畅需要专业知识。但正因如此,这样的成功故事激励更多的地方采取同样行动改善他们的地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