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安装的大型净水机仿佛是守护着田野的除菌卫士
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技术问世,当时认为0.45微米的孔径为“除菌级”的标准。这种薄膜过滤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和液体药品的生产中,以去除细菌、酵母、霉菌和非生物颗粒物。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一些细小的微生物被发现能够穿透这些过滤网。例如,在60年代末期,美国FDA的一位科学家 Bowman博士发现了一种名为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的微小细菌,这种细菌能够穿越0.45微米的孔径。当时,该组织将这个挑战密度定义为10⁴-10^6个细胞/c㎡。因此,从此以后,为了确保更高程度的净化,大型工业生产开始使用具有更小孔径(通常是0.2或0.22微米)的滤膜。
最近,一种新的挑战者出现了:一种能通过0.1微米过滤器的细菌,即Leptospira licerasiae。这意味着在未来,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过滤器的质量或者增加额外的手段来监控和控制这些极其小型但仍然具有潜在风险的小型细菌。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选择定义一个标准作为“除菌级”呢?答案并不仅仅取决于过滤器的大致孔径大小,而是基于功能性测试。在ASTM F838-15标准下,如果一个过滤器可以稳定地排出无污染液体,即使面对超过1×107cfu/cm²有效面积上的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也不会产生污染,那么它就被认定为合格。
采用物理方法去除液体中的有害生物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消灭病原体,还能维持产品所需的大量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的稳定性。而这项技术之所以发展迅速,最早可追溯到巴斯德时代,但直至二次大战后才逐渐商业化并广泛应用。此间,我们从最初简单的地质材料构成到现在复杂多样的薄膜材料,每一步都代表了科技进步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