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的守护者除菌过滤器的定义
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技术首次问世,当时的科学家们将0.45微米级别的膜定义为“除菌级”过滤器。这种薄膜过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和药品生产中,以移除细菌、酵母、霉菌以及非生物颗粒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微小细菌开始挑战这些传统的滤膜标准。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FDA的一位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够穿透0.45微米孔径的微小细菌,即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这使得科学界认识到需要更高密度和更紧密的过滤网来确保产品质量,从而导致了对0.2或0.22微米孔径筛选材料需求的大幅提升。
近年来,一种名为Leptospira licerasiae的小型细菌甚至能够穿透0.1微米过滤器,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过滤标准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引入额外措施,如巴氏消毒或紫外线消毒,以监控并控制这些潜在污染源。此外,由于表面张力和液体接触角等因素影响,理论上的“最适宜”的孔径并不总是最佳选择,而是取决于实际应用中的挑战水平和验证要求。
ASTM F838-15标准规定,只有那些可以稳定通过至少10^7cfu/cm²有效面积上的缺陷短波单胞菌挑战,并且能重复地产生无菌流出的设备才被认为具有足够高效率以作为“除菌”级别。采用过滤法去除液体中的生物污染物不仅有助于保持产品纯净,还能维持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一致性。这项技术自19世纪巴斯德时代就已存在,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逐渐商业化。
从最初使用瓷质滤柱(Porcelain Filter Cartridge)再到石棉纺织夹层(Asbestos -Cellulose Layers),最后发展成现代薄膜技术(Membrane Filters),我们的理解与实践都经历了巨大的飞跃。每一次创新都反映出人类对于洁净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