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净化成套设备的守护者除菌过滤器的定义
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技术的兴起使得0.45微米级别的膜被认为是“除菌级”的过滤器,这类薄膜过滤器曾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和液体药品的净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发现了细菌能够穿透这些孔径的大型分子,因此必须采用更为严格的标准来确保产品安全。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一种名为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的微小细菌被用作检验除菌级过滤器效果的标准物质。这类细菌可以通过0.2或0.22微米大小的孔隙,而这种更高效且致密的滤膜成为新的行业标准。
最近,一种名为Leptospira licerasiae的小型细菌甚至能通过仅有0.1微米孔径的大多数工业用途滤料,这促使专家考虑进一步提高过滤要求,或在生产过程中增加额外措施以控制这些潜在污染源。那么,为何定义为0.22微米?这一尺寸基于一系列公式计算出的标称孔径,并非纯粹物理上的限制,而是一项功能性定义,即通过对缺陷短波单胞菌进行挑战并达到特定数量时,该设备才能保证稳定输出无菌流体。
使用过滤法去除液体中的生物污染物最大优势在于该技术不仅可有效消除病原体,还能保持所处理介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自巴斯德时代起,即1884年,就开始探索利用筛选法作为一种净化方法,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此技术才开始商业化开发和广泛应用。从最初使用瓷质或石棉夹层材料,再到现代薄膜技术,每个阶段都见证了人类对于清洁水资源需求的一种不断追求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