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与清洁空气的共舞京城召开高端论坛盛会今天我们将聚焦于日本那些绿色设计产品它们不仅环保还能让你的
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探讨日本绿色设计产品
3月30日,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组织的“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这场盛会旨在寻找减排温室气体与改善空气质量的协同路径,推动持续地提升环境质量、应对全球变暖以及保护公众健康,以助力实现美丽中国、健康中国。
在致辞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提出三点创新思路。首先,他强调了大气治理不仅仅是环境改善,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和转型的重要途径。其次,他提到管理模式创新,即标准创新,将空气质量标准提高至35微克,并计划进一步追求世界级别的空气质量,实施更深层次的大氣治理。最后,他谈到了协同路径创新,无论是“双碳”战略还是美丽中国建设,都需要考虑时间、空间、行业等方面的协同合作,以实现稳步推进和小步快跑。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则讲述了不同能源发展情景如何影响环境质量以及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他指出,能源是国民经济基础,同时拥有部署可再生能源建设空间优势,而且相关技术也正在不断成熟;而环境保护及绿色低碳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提高治理水平,把短期逆周期与长期转型跨周期有机结合起来。此外,还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金,加速产业减污降碳工艺技术迭代并普及。
生态环境部大気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以“能源基础设施建設與減污降碳”為題作主旨報告時回顧了近年來藍天保衛戰取得的一些成效。他強調相比2003-2012年煤炭消耗增加129%,經濟發展伴隨著污染加劇的情況,2013-2022年則是一個大氣治理黃金十年的轉變,用煤炭消耗近乎零增長約束導致了結構轉型,並支撐了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與PM2.5浓度下降到20+。他還提到,在京津冀區域層面通過加大燃氣管網、高壓電網熱力管網等清潔能基建建設,以及鋼鐵焦化玻璃等耗煤行業規模布局優化,有助於實現京津冀周邊地區空氣質量全面改善並帶來顯著減污降碳效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圍繞“數字赋能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治理”作主旨報告時強調,以風光為代表新能裝機總量突破300億千瓦居世界首位,加速推進新能體系。他還談到了交通運輸方面從以大氣環境為衡量指標進行綠色高質量發展,以及通過數據系統展示未來協同道路線上數字赋能應用場景。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就公里級大氣環境預報溯源系統及碳反演應用做主旨報告,他介紹了一款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可以很好地表征二氧化硫歷史變化及其未來模擬,這使得對細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等溫室氣體一體化預報與溯源更加精準,並融入環境容載量核算功能,使得可以實時融合環境資料並快速解析成因。
最後,由於文章篇幅限制,本文將會分為兩部分繼續講述其他專家的發言內容。在第一部分中,我們看到了專家們對過去十年的減排工作成果表示肯定,但同時也認識到仍然存在挑戰,比如雖然我們已經見證了一些積極跡象,但總體污染負荷仍處於較高水平。此外,大氣環境質量面臨由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尋找新的方法和策略以應對這些挑戰。在第二部分,我們將詳細介紹專家們針對未來工作方向提出的一些建議,這包括精確識別高效協同步路,以及開發新的分析工具,以便更好地理解我國目前情況並制定有效政策。我們期待透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們國家的大氣質量,也可以幫助我們走向一個更加綠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