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设备的守护者污水处理中的除菌过滤器
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技术首次问世,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和药品的生产中,以0.45微米为标准的膜被认为能够有效过滤掉细菌、酵母、霉菌和其他非生物颗粒。然而,这一理想化的观念在1969年被美国FDA的一位科学家揭露,他发现了一种名为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的微小细菌,其密度达到10⁴-10^6个细胞/c㎡时,可以穿透0.45微米的滤膜,从而引发了对过滤器性能要求的重新评估。随后,为了确保产品安全,采用了更高级别的过滤器,即0.2或0.22微米孔径。最近,一种能通过0.1微米筛网的小型细菌(Leptospira licerasiae)再次挑战了当前标准,并促使人们考虑进一步提高过滤器效率或采取额外措施,如巴氏消毒或紫外线消毒。
为什么定义为0.22μm?这一尺寸并不是基于理论计算,而是基于实际实验和验证。在ASTM F838-15标准中规定,只有那些能够稳定地通过挑战水平大于等于1×107cfu/cm²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的设备才被认定为无菌设备。此外,由于薄膜过滤不仅可以去除液体中的生物物质,还能保持液体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且可靠的手段。
从巴斯德时代就开始使用,但直到二战后期,薄膜过滤技术才逐渐商业化。这项技术发展经历了瓷质筛子、石棉纺织材料混合层至现代薄膜三个阶段,其中每一步都推动着工业上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