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低碳环保手抄报内容中EDTA滴定法测定固废镍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摘要:本文通过EDTA滴定法对固废中的镍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在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度产生的主要来源及影响因素,评估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固废中镍的测量值为7.63%,扩展不确定度u=0.18%,k=2。研究发现,消耗氯化锌标准滴定液体积是影响测量精确性的关键因素,其次是EDTA和氯化锌标准滴定的准确性。
1 目的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于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和利用越来越重视,准确地测定工业固体废物和镍精矿中的镍含量对于生产、贸易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EDTA滴定法对固废中的镍含量进行准确测定的方法,以及如何合理评估其测试结果所带来的不确定度。
2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对固废中使用EDTA滴定法进行镍含量测试时,不同条件下可能引入的一系列不确定度源及其评估。
3 实验部分
3.1 测试原理
通过丁二酮肟沉淀分离与干扰元素后,将残留微量干扰元素用硫代硫酸钠掩蔽,再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与剩余之轻微铁离子形成螯合物,而过剩之EDTA则由锌标准溶液返滴至蓝色终点,以此实现有效隔离并计数出少许剩余铁离子的误差。
3.2 仪器设备:
AL-204型电子天平(瑞士);
JH404-2调温电热板(上海锦凯科仪器有限公司,3.6kw)。
4 建立数学模型:
[ Ni = \frac{M}{m} \times V_1 \times C_1 - V_2 \times C_2 ]
式中:Ni —— 固废中镍的含量;C1—— EDTA标准溶液摩尔浓度;V1—— 加入EDTA标准溶液体积;C2—— 氯化锌标准溶液摩尔浓度;V2—— 消耗氯化锌標準溶液体积;m —— 固态样品质量;M —— 镍单质质量
5 不确定度分类及主要来源:
5.1 A类:重复试验产生相对平均偏差。
5.2 B类:
- 样品前处理导致质量 m 的变异;
- 滴剂操作引起 V 的误差;
- 标准解决方案标记错误或容器容积允许误差;
- 温控系统可能造成校准温度偏移或观察者判断终点时错失细微变化所致。
6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以减小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同时,这一研究也为未来进一步优化实验流程提供了参考,为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数据可靠性奠基。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试剂配比、操作步骤等,以达到最佳效果。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长期运行下的稳健性,以保证整个系统能够持续高效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