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类水
记者从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3年来,天津市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并举,优良水质比例增加2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下降40个百分点。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70.4%,提高53.8个百分点。 据了解,天津市位于海河流域最下游、紧靠渤海湾湾底,是碧水保卫战的主阵地,也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最前沿。 近年来,天津市具体采取三方面举措,促进了全市地表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天津市水资源先天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左右。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天津市积极实施生态补水,在水源“再生”上下功夫,修订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110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每年约10亿吨污水实现“由废转清”,弥补了生态用水缺口。 同时,全市狠抓控源治污,全力补齐设施短板。坚持协同推进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农业农村污水治理,3年累计完成6000余处治理工程。全市工业园区基本实现污水集收集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高30%,处理率达到96%。2209个现状保留村生活污水、2627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天津市积极创新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责任。 首先,建立补偿机制,建立各区水环境质量按月排名、补偿制度,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共同护河治河。 其次,创新监管机制,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罚”,加强设施排口、入河排口、入海排口监管,实现全链条管理。此外,创新工作机制,河道、湖泊、海湾,全面挂长,压实治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