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视角下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变局PPP模式重构自然景观的新篇章
从近期新增的环保PPP项目看,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规模较大,比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达到125亿元。图为鄱阳湖湖面。资料图片
编者按:今年,PPP模式进入实践年。实践中,业界对PPP模式的前景抱有信心,但也存在疑虑。
未来还有哪些机会?能不能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本刊开设PPP实践系列报道,将通过对PPP具体案例的采访,为这一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鉴。
本期刊发第一篇报道,关注“水十条”出台后,PPP模式如何应用于水污染防治领域。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湘静
“水十条”落地不久,环境保护部即联手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水污染防治领域推进PPP工作,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实现组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水污染防治所需的大量资本投入指明了机制和模式。
一方面,“水十条”提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多为长期、复杂且资金需求量大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急需借力;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化程度、盈利模式方面最为成熟的 水务行业,也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从单体项目到综合治理,一步入新的竞争场
企业应注重以治理效果为目的开发综合项目
去年以来,在我国,不少环保企业正积极参与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兴起的一系列生态修复与城市美化工程中,而在这些过程中,对生态保护我们认为应该持开放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减少对自然造成的破坏,这对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地规划城市发展,使之与自然相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地球生态体系。
去年,我国环保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我认为,要提高环保产业整体水平,就必须加强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生活需求。
综上所述,对于生态保护,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立足当前实际情况,以人文关怀作为核心价值观念,不断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并将其融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去,让每个人的行为都能够促进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得到维护。这需要我们的努力,是我们共同责任,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