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新篇章PPP与中科检测相互映照调整重构之门开启
PPP模式在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实践探索:从“水十条”到综合治理项目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PPP模式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日益显著。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投资达125亿元,成为行业内投资规模较大的典范。
业界对PPP模式持乐观态度,但也存在疑虑。未来,如何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本刊将通过对具体案例的采访,为这一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鉴。
首篇报道关注了“水十条”出台后,PPP模式如何应用于水污染防治领域。在此背景下,优势企业正步入新的竞争场景,从单体项目转向更为复杂且具有长期影响力的综合治理项目。
环保产业中BOT项目已经所剩不多,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建设运营存量有限,这促使企业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黑臭河道、湿地公园等综合性工程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保障资金也是难点之一。
地方政府不再包揽环境治理,而是分散支付压力,以提高投资效率。区域 PPP 项目已成为发展方向,其中包括河道整治、截污、生态修复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等组合开发方式。
然而,对于这些公益或半公益性的项目,如河道、湿地整治后的经营性开发和收益获取,对环保企业来说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有待经验积累。此外,在绩效服务考核及付费方面,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一整套指标体系建设,并需大量实践积累。此外,还需考虑如何结合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以补充无法明确收益的公共利益性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