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自然景观中PPP如何成为水环境治理的关键变革点
从近期的环保PPP项目来看,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投资规模非常巨大。例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就达到了125亿元。这表明了政府对于水环境问题的重视,也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PPP模式正在逐渐成熟,并被认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PPP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式如何应用于水污染防治领域。
《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实现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这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中。
单体污染处理设施已经成为历史,而现在需要的是更为复杂和系统的大规模综合治理项目。这些项目不仅需要巨大的投资,还需要高效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优势企业有机会通过开发综合项目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去年以来,环保行业并购与PPP快速发展,这些都成为新一轮行业调整重构中的关键变革点。随着PPP实践进一步推进,有能力整合资源、技术和资本的人民币环保企业将会获得更多订单,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率先拿下广西那考河综合治理项目,其10亿投资虽然不算大,但其在流域治理方面的探索引领了市场;博天环境集团也在山西和宁夏签署了两个PPP项目,与地方政府在园区循环经济、水资源管理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则运用PPP模式迅速提升未来营收,其在安徽芜湖和内蒙古乌兰察布的项目总规模达到86亿元左右,为2014年的营业收入增幅超过8倍。
然而,对于如何考核这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及付费机制仍然是一个挑战。过去政企合作往往是单个工程,即使质量不好也没有那么明显,但现在的是综合性较强,因此要重视质量改善。如果没有可见并且可持续效果,将给双方带来很大风险,如投资压力、行政难题等。而对于绩效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支付方式,它涉及一个非常复杂的指标体系建设,对相关专业人员来说还有很多学习空间。
最后,对于经营性收入补贴公益性较强的地产管护或湿地恢复等半公益性的生态修复工作,这对于环保企业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它涉及到土地使用权或其他经营性资产作为补偿,同时还需考虑旅游业化以增加收益。不过,这样的操作如果执行得当,可以促进整个生态修复过程,更好地维护自然景观,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益来源。但若缺乏实际经验或失去原则,最终可能导致成本超支甚至失败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