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综合治理变局 PPP重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自然场景
从近期新增的环保PPP项目看,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规模较大,比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达到125亿元。图为鄱阳湖湖面。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今年,PPP模式进入实践年。实践中,业界对PPP模式的前景抱有信心,但也存在疑虑。
未来还有哪些机会?能不能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本刊开设PPP实践系列报道,将通过对PPP具体案例的采访,为这一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鉴。
本期刊发第一篇报道,关注“水十条”出台后,PPP模式如何应用于水污染防治领域。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湘静
“水十条”落地不久,环境保护部即联手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水污染防治领域推进PPP工作,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实现组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水污染防治所需的大量资本投入指明了机制和模式。
一方面,“水十条”提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多为长期、复杂且资金需求量大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目前在市场化程度、盈利模式方面最为成熟的水务行业,也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从单体项目到综合治理,一步入新竞争场
企业应注重以治理效果为目的开发综合项目
去年以来 水务行业可谓是并购与 PPP 齐飞,即成为新一轮行业调整重构切入点。而后者 正在成为优势企业新的竞争场。
业内人士分析 随着 PPP 模式实践推进 污染治理领域融资难问题有望得到缓解,而有资本 技术资源整合能力等优势环保企业将获得更多机会 在订单获取方面将有明显竞争力。
去年 北京城市排ewater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率先拿下广西那考河综合治理项目 10亿 的投资虽不算大,但业界更关注其在流域修复探索;中型企业也不甘示弱 博天环保集团不久前在山西 和宁夏签署了两个 PPP 项目 与地方政府在园区循环经济 水资源管理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则运用 PPP 模式迅速提升未来营收 其在安徽芜湖 和内蒙古乌兰察布 的项目 总规模合计达到86亿左右 为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的一倍以上。
这样的市场消息还不断积累。在经过两个5年的密集建设期后,一个简单的事实是 环境保护产业中的BOT 项目已经所剩无几。其中 污废处理厂基本被瓜分完毕 垃圾焚烧厂两三年内也将如此。
E20 环境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 环保产业中的 BOT 项目已经所剩无几。一方面企业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一方面 “ 水十条” 提出了减少黑臭河道 开展综合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等任务 地方政府一定会想办法吸引社会投资参与解决。
以黑臭河道修复为代表的water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工程。在他看来,这需要巨大的投资 如何制定配套政策措施保障城市黑臭河道资金也是难题之一。此外,《意见》的随即出台表明了政策层对于民间资金吸引性的思路,这给了企业从单体至全面发展的一个机会,从而提高了它们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