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宣传论文水环境综合治理变局与PPP调整重构对偶
环境保护宣传论文:PPP模式在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对偶
从近期新增的环保PPP项目看,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规模较大,比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达到125亿元。图为鄱阳湖湖面。资料图片。
编者按:
今年,PPP模式进入实践年。实践中,业界对PPP模式的前景抱有信心,但也存在疑虑。
未来还有哪些机会?能不能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本刊开设PPP实践系列报道,将通过对PPP具体案例的采访,为这一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鉴。
本期刊发第一篇报道,关注“水十条”出台后,PPP模式如何应用于水污染防治领域。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湘静
“水十条”落地不久,环境保护部即联手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水污染防治领域推进 PPP 工作,对标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实现组合开发,为 水污染防治所需的大量资本投入指明了机制和模式。
一方面,“水十条”提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多为长期、复杂且资金需求量大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急需借力;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化程度、盈利模式方面最为成熟的 水务行业,也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从单体项目到综合治理,从单个设施存量已经相当有限到以效果为目的开发综合项目,从优势企业步入新的竞争场到企业应注重发展策略,以至于去年以来,如并购与 PPP齐飞,都成为新一轮行业调整重构的切入点。在这种背景下,对于环保产业中的 BOT 项目来说,一般认为基本被瓜分完毕,而垃圾焚烧厂在未来两三年内也将如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人提出一种观点,即现在是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刻,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危机时刻,这种转型升级过程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技术创新来推动其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而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们是否能够做好准备呢?
随着 PPP 模式逐渐深入人心,不仅仅是中央层面的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有效利用这种合作方式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到如何提高效率,以及如何确保投资回报,并且要考虑到资源配置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风险管理,因为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受阻。此外,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有一套可行性的监管体系来保证整个合作过程顺利进行。
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无论是作为政策导向还是作为商业策略,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参与者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而且也会更加复杂。那么,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探索,以便更好地把握住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每一次机遇,并把握住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需要我们持续努力,不断探索,最终找到既符合国家战略又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套工作方法。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