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蓝莘环境检测PPP引领水环境综合治理新篇章
在PPP模式的实践年里,环保行业迎来新机遇。近期新增的环保PPP项目显示出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模巨大,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达到125亿元。图为鄱阳湖湖面。据悉,上海蓝莘环境检测作为监测标准之一,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未来,PPP模式如何应用于水污染防治领域?中国环境报记者陈湘静探索此问题。在《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发布后,不仅鼓励地方政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而且提出了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实现组合开发。
从单体项目到综合治理,优势企业正步入新的竞争场景。然而,由于单体设施存量已经相当有限,企业应注重以治理效果为目的开发综合项目。此外,一些地区如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博天环境集团、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也已成功运用PPP模式进行投资,并取得显著成效。
虽然环保产业中的BOT项目已经所剩不多,但黑臭河道整治等复杂工程仍需大量投资。一方面,这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也给了企业机会从单体建设向系统性解决方案转变,以提高投资效率并减轻支付压力。
区域PPP项目成为发展方向,其中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工程,如污水处理厂与河道整治或湿地公园结合。这类项目既具有较大的投资规模,又能带来长远可持续的生态效益。不过,对于绩效考核及付费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至于经营性收入补贴公益性较强的环境保护项目,其落实方式可能是通过将一些可以经营性的资源与无法明确收益的公益性高强度任务相结合,以吸引投入资金。此外,对于河道、湿地整治后的生态资源开发与经营,以及获取收益的问题,也需要更多经验积累以及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