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新篇章PPP如何成为水环境治理的变局破解者
在“水十条”出台后的环保PPP项目中,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规模显著增长。例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投入了125亿元。图为鄱阳湖湖面。
编者按:
今年,PPP模式进入实践年。实践中,业界对PPP模式的前景抱有信心,但也存在疑虑。
未来还有哪些机会?能不能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本刊开设PPP实践系列报道,将通过对PPP具体案例的采访,为这一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鉴。
本期刊发第一篇报道,关注“水十条”出台后,PPP模式如何应用于水污染防治领域。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湘静
“水十条”落地不久,环境保护部即联手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水污染防治领域推进 PPP 工作,以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实现组合开发,为 water pollution control所需的大量资本投入指明了机制和模式。
从单体项目到综合治理,一线企业步入新的竞争场
环境治理领域单体设施存量已经相当有限
企业应注重以治理效果为目的开发综合项目
去年以来,water industry可谓是并购与 PPP 齐飞,其均成为新一轮行业调整重构的切入点。而后者,在成为优势企业新的竞争场时,更是正逐渐展现其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从单体项目建设运营转向以治理效果为目的开发综合项目,是当前市场发展趋势之一,这种趋势不仅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也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近期新增的环保 PPP 项目看,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大型或复杂的工程,如河道整修、湿地恢复等,由于资金需求巨大,而社会资本参与度高,因此这些区域性的 PPP 项目正在逐步成熟起来。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将多个小型或者分散的地段进行整合,以达到提高投资效率和降低风险的手段,比如将河道整修与湿地恢复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整改效率,又能最大化利用资源,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成本,并最终达到节约资金使用的情况。
此外,与之前不同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采用绩效服务付费方式,即根据实际完成情况给予支付,而不是按照合同金额预先支付。在这种方式下,不但减轻了地方政府的一部分负担,也激励了社会资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成果获得相应报酬,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并且有可能获得额外收入。这对于那些拥有良好技术、专业知识以及经验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这项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同时也能获得回报。
然而,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商业模式上,都还需要更多时间去探索和完善。尽管如此,我们相信,只要相关方都能积极协作,不断学习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那么未来PPPs 在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无疑是充满希望的事态发展。不过,最终是否能够成功,还要取决于各方面共同努力,以及持续创新及改进。一言以蔽之,即使现在面临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那就是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宜居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