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眼中的蓝天保卫战PPP引领水环境治理新篇章
水环境治理新篇章:PPP模式引领蓝天保卫战,PPP实践系列报道首发
在“水十条”出台后,环保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水污染防治中,为此提供了政策支持。随着PPP模式的推行,环保企业面临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单体项目转向综合治理,优势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去年以来,环保行业的并购与PPP活动频繁,不仅成为行业调整重构的切入点,也成为了新一轮竞争的焦点。有分析认为,这将有助于缓解融资难问题,让具有资本、技术、资源整合能力等优势的环保企业获得更多机会。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率先拿下广西那考河综合治理项目,而中型企业如博天环境集团也在山西和宁夏签署了多个PPP项目,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这些案例显示出市场前景之明朗,以及对于环保产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然而,对于如何考核治理效果并付费的问题,还存在许多未知之数。在过去涉及环境综合治理时,地方政府通常承担起开发商的角色,但这种方式存在投资压力大、工程安排不合理以及投资效率低等问题,因此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选择与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以绩效作为付费依据,同时提升投资效率。
区域PPP项目被认为是未来发展方向,这种模式能够统筹处理两个或多个项目,将其结合起来,如污水处理厂加河道、湿地公园等。但这类项目体量巨大,其技术并不成熟,而且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因此需要更多实践积累来解决这些挑战。
至于如何经营那些经过整治后的河道和湿地以获取收益,对环保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涉及到建立一个复杂指标体系,并需要大量经验积累。此外,还有一些纯公益或者半公益性的项目,如河道整治和湿地公园,它们无法实现经营性收入,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充,比如通过旅游业进行补贴,这也是《意见》提出的建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