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的秘密变局PPP揭开重构之谜
在“水十条”出台后,环保部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鼓励地方政府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水污染防治中,为解决大量资金需求提供了新的机制和模式。
随着PPP实践的深入发展,环保行业中的单体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历史。优势企业正寻求新投资机会,而综合治理项目则成为了新的竞争焦点。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博天环境集团以及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在积极参与这一趋势。
从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的125亿元投资规模到吉林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及云南大理洱海环湖截污项目,各地的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模巨大,但如何考核治理效果并付费仍是挑战之一。地方政府不再独自包揽环境保护,而是分散支付压力,并且探索以绩效为基础的付费方式,以减轻风险和负债。
然而,对于无法明确收益的公益或半公益性质的项目,如河道整治、湿地公园等,由于缺乏经营收入来源,其运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经营性资源如何补充这些无法明确收益的大型公共利益项目?一些地方正在尝试将旅游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相结合,以增加经济效益,这对于环保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需要时间去积累经验。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政策层面的支持还是市场上的实践,都表明未来对应策略调整重构 PPP 将成为调整重构切入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解决资金投入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如何评估和支付服务费用,以确保整个体系运行顺畅,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