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青海旅游展现美丽中国新境界反复描绘壮阔景观
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碧水微澜,绿岸相映成趣。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如同一幅动人的诗篇。吴树建摄(人民图片)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孕育了267座城市公园,新增绿地6000亩。市民在林栖公园彩绘隧道前晨练的场景,是这座现代化都市生机勃勃、和谐发展的缩影。李振宇摄(人民视觉)
秋风送爽,长江两岸漫步,只见水清岸绿、草木葱茏。这背后,是长江经济带11省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21年,长江流域监测的1017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率达97.1%,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营造林1786.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391.5万亩。
“微笑天使”江豚重现人们视野,而四鳃鲈鱼、伪虎鲸等珍稀动物也开始重新出现。这一切,都证明了母亲河正在焕发新的光彩,一幅美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最为基础的一种关系:人类是依赖于自然环境来进行生产活动并维持生活的生物。而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对其保持敬畏之心,以此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当人类对大自然采取不顾一切开发和破坏的手段时,大自然总会给予回应,这是一条无法抗拒的地球规律。当我们违背这一规律时,我们终将受到惩罚,而这种惩罚可能是致命性的。
过去,我国曾因污染问题而遭受困扰,但自党领导以来,我们取得了历史性转变。雾霾天气和黑臭水体越来越少,而蓝天白云、高品质空气及清澈河流则日益增多。此外,本世纪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从75.4岁提升至77.9岁,这些都是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直接利益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这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强调了人与自然间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当我们追求物质文明的时候,也必须坚持生态文明,让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并行不悖。
中国走的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现代化道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路径不同于以往工业化国家采用的那种单纯追求增长模式,而是注重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保障未来几代人的福祉。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曾经是一个沙漠荒凉的地方,但通过政府与企业联合的大规模治沙工程,以及推广沙漠光伏电站等产业,该地区已逐渐恢复生机,并成为脱贫致富典范案例。此举不仅解决了当地资源问题,还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实现了一种“产业扶贫”的模式,即通过产业建设帮助农牧民摆脱贫困状态。
今日之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一个能够让所有生命繁荣昌盛、新旧交替循环往复的道路。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每个人参与,无论你身处何方,每个人都能做出改变,用自己的方式去爱护我们的星球,使它变得更加宜居舒适,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