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菌过滤器的定义正如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在战斗中守护着清洁的阵营
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技术悄然进入市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0.45微米的膜过滤器已经能够达到“除菌级”。这些薄膜过滤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和液体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以去除细菌、酵母、霉菌以及非生物颗粒物。作为检验标准,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被用来检查和确认过滤器的除菌效果。不过,在60年代末期,美国FDA的一位科学家Bowman博士发现,即使是当时认为已足够紧密的0.45微米滤膜,也无法阻挡一些小型细菌通过。这种挑战了传统观念的小型细菌最终得到了命名为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从此以后,更高效致密(0.2或0.22微米)的滤膜开始应用于除菌工作。这类似于将一座防御工事从外围加固到核心区域,以确保无懈可击。在这个过程中,小型短波单胞菌成为了检验除菌级别过滤器的一个重要标准。此后,一种能穿透0.1微米过滤网的小型细核杆状芽孢桿菌(Leptospira licerasiae)在Genentech公司的细胞培养基中被发现,这预示着未来的减少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对清洁度要求,或是在生产流程中加入额外措施,如巴氏消毒或者紫外线消毒,以监控并控制这些微小生物。
那么为什么要定义为0.22微米呢?实际上,这个尺寸并不仅仅是基于物理属性,而是一个功能性定义。在ASTM F838-15规范中,用挑战水平大于等于10^7cfu/cm2有效面积的大量缺陷短波单胞杆族芽孢杆藻进行挑战测试,并经过适当验证,如果可以稳定地产生无污染产品,则该设备即视为满足“无污染”标准。
使用过滤法去除了液体中的生物杂质最大好处在于,它不仅能够实现灭活,但也能维持产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这种技术最初可以追溯到19世纪巴斯德时代,但是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逐渐商业化。而今,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从瓷质截止器演进至石棉纺织层,再到现代薄膜筛选技术,每一步都标志着我们对清洁与安全要求越发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