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新篇章骤旱转变为干旱常态的全球变暖挑战
在全球变暖的阴影下,江南水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干旱挑战。中国“南涝北旱”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最短15天内可能会迎来一场特殊的干旯期……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干旪事件频发,其中一种发展迅速、预见期短、强度大、破坏性强的干旪——骤旪,也愈加频繁与强烈。4月14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袁星教授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干旪正在经历由缓慢向骤然转变,而这种转变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显著相关。未来,在这个70%地表被水覆盖的地球上,我们将面对更大的干旪灾害风险。骤旪尤其容易在湿润地区出现,它是一种异常高温和降水极度缺乏共同作用下的局部土壤湿度快速下降现象。在数周内,由于异常高温和蒸散失增强,即可发展至重度干旪。这类事件因其突发性和强烈程度,被称为“闪电般”或“瞬间”干旪,因为它们能够迅速降低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并导致湖泊等地表水体迅速消失,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显示,不同地区次季节尺度上的缓慢及骤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历史数据分析揭示了74%区域骤而非缓慢形成,且这趋势仍在持续扩展。在一些地区,如欧洲、北亚、中东以及非洲萨赫勒等,这些区域正经历由缓慢向快捷转变过程。此外,全世界多数区域次季节尺度上都有增加趋势,为这些区块可能发生更多快捷形成提供了背景。
对于一般型常规性的监测模式已经相对成熟,但还没有针对此类突发性快捷形成构建有效预测模型。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深入理解这些快捷形成为何物,以及寻找其潜能预报之源,以解决相关问题,比如大气季节振荡以及陆-大气相互作用如何影响这些快速暴发过程及其演进?是否受到海洋温度或者冰层异常调控?
当务之急是开发出应对这种新常态中的突发性快捷形式的监测预警技术,以适应全球化的大气变化背景下的新挑战。此外,还需要研发出能够刻画这一快速暴发过程及其影响的地理精细化模型,并结合天气预测模式以及人工智能方法进行整合,从而为应对此类灾害提供更加坚实基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