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总院承担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二期EPC工程
凭借过硬技术实力和创新设计理念,上海市政总院继建成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一期EPC工程后,联合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承担二期EPC工程。
二期工程处理规模为1500t/d,其中餐厨垃圾900t/d,厨余垃圾600t/d。建成后,老港基地湿垃圾处理规模将达到2500t/d,大幅提高上海湿垃圾处理能力,为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处置提供设施保障。
两期工程互联互通、协同共享
二期工程依据分类前后老港湿垃圾的特性变化,充分吸收一期工程的运行经验,继续采用主流“预处理+厌氧”工艺对湿垃圾进行全程处理,在传统的“餐厨湿式,厨余干式”厌氧处理的基础上,强化了湿垃圾液相协同、固相协同处置工艺,以适应湿垃圾组分和含水率变化,显著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一、二期各系统间通过公共管廊实现浆料、沼气、蒸汽互联互通,便于物料、热能、公辅系统的集中调配,实现处理全过程的降本增效。
已投运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一期
探索多模式资源化途径
二期工程在一期湿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模式资源化利用途径,凸显垃圾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系统优势,深度挖掘垃圾分类的新价值。
引进全自动立体高效黑水虻养殖技术,将部分湿垃圾有机固渣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生物蛋白和有机肥;
探索“沼渣+虫粪+碳酸氢铵”制取生态复混肥技术,利用基地老龄渗滤液汽提脱氨产生的碳酸氢铵,补强干化沼渣的肥力;
探索预处理产生的毛油深度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建设、运营、销售”一体化模式。
践行生态循环新理念
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产生于农田,变废于城市,消纳于处置场。践行生活垃圾分类,让有机物回归农田、实现生态循环,变得简单而经济。
二期工程保留的林地,努力打造“环保生态园”,在营造自然质朴厂区环境的同时,引入“产、学、研、游玩、教育”五位一体的新模式,将“生物蛋白饲料、生态养殖、有机复混肥”有机融合,建设“虻基鱼塘”示范工程,实体宣传展示垃圾分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