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如何判定记者直击断面采样 每月监测4次
今年1月开始,市全面推行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从原有的5个补偿断面增加到21个。记者了解到,根据流域治理形势需要,全市所有区域补偿断面均采用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3个考核因子,每月开展4次监测并得出数据。究竟如何进行采样?昨天,记者跟随市站工作人员,直击保障河相别桥断面的采样。
【现场直击】
3个考核因子计算水环境区域补偿
昨天一早,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监测室的工作人员丁鼎和同事,便来到了保障河相别桥断面,进行例行采样工作。采样后的数据,将用于计算水环境区域补偿。
丁鼎先将采水器投放在河中,采水器是一个圆形玻璃罐,罐上标有刻度,上方用一根绳索绑定。丁鼎用玻璃罐采集好水样后,很快又将这些水样用分液漏斗分装到4个250毫升的玻璃瓶。丁鼎介绍,不同的玻璃瓶代表不同的分析项目,“这两个深色的瓶子不透光,主要测试高锰酸盐,防止其遇光分解。而这两个透明的瓶子,则主要用来测试河水中的氨氮和总磷含量。”
记者了解到,根据流域治理形势需要,全市所有区域补偿断面均采用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3个考核因子,每月开展4次监测并得出数据。这些数据最终用于计算水环境区域补偿。
【数据说话】
冻青桥断面水质已改善至Ⅳ类水
丁鼎告诉记者,他目前负责市区域补偿的7个断面的取样工作,“包括新城河的两个断面,七里河和反坎河,每周各点位采样一次,一个月采样四次。”作为环境监测的第一线取样人员,丁鼎的感受非常深刻,“我测水三年以来,能明显感觉到的水质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市环保局污防处,记者也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位于仪扬河、与古运河相连的冻青桥断面,2016年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4.05毫克/升,2017年下降至3.96毫克/升;2016年氨氮1.64毫克/升,2017年降至1.31毫克/升。断面水质从2016年的Ⅴ类水改善至目前的Ⅳ类水。“数据最直接,可以看出每年各项数据都在下降,水质有所好转。”
【延伸阅读】
如何选择水环境
区域补偿断面?
扬州全市范围内,究竟有哪些断面?这些断面又如何划分设置?“既要考虑入京杭运河、古运河、长江等重要水体和清水廊道控制断面;又要结合城区重要水体;同时兼顾入湖控制断面。”市环保局污防处处长刘玉林介绍,此外,优先选择河流较宽、水量较大、流向相对稳定的河流和水质,流向相对稳定的国控、省控断面或关联断面为补偿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