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出语文味儿
朗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果每节课师生都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那么这节课一定会“语文味儿”十足,学生得到的收获也会很多。
但笔者发现,当前小学的朗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读的时间太少。有的教师一节课设计了好多问题,不停地提问、讲解,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读的时间不够。二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在课堂上能有机会站起来朗读的只有少数几名学生,其余的学生都成了听众。三是朗读的方式单一,多采用齐声读、接力读,缺乏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不能很好地把理解、感悟、朗读三者融为一体。
如何完善朗读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朗读教学能力和水平?笔者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要做好范读工作。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做好朗读的准备,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多读几遍,在课堂上满怀地给学生范读,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榜样,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比如,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大家讨论,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珍珠鸟的表现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等问题,挑选几个使人感触颇深的语段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是读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可以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对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教师可以把课文先范读一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再让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全文;默读课文,明白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分角色朗读,知道他们全家分别说了花生的哪些特点;指名朗读,找出父亲议花生的句子品读感悟,使学生懂得父亲是借花生教育孩子们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对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或者教师读上一句,学生读下一句,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像这样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四是读后进行有效评价。学生读了之后,教师要及时点评,指出哪些地方读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应该怎样读,教师做示范,让学生再读,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是积极传授朗读技巧。朗读时可以把所读句段在头脑中想象成画面,带上表情、动作,像小演员一样入情入境地读;在句子中标出表示朗读技巧的符号,如用“·”表示重读,用“↗”表示语调上扬,用“╱”表示停顿等;注意提示语,揣摩作者的感情基调,根据语言环境读出轻重快慢,巧妙地使用“拖音”“颤音”“拟声音”等装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