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服务协会建筑节能15万亿市场规模待挖掘
在2014年4月20日开幕的北京车展上,运动风格款式及SUV(多功能运动车)展出虽多,但日本厂商还是表现出了积极向中国推广混合动力车(HEV)、纯电动汽车(EV)及低燃耗小型车等环保车型的姿态。日本企业打算在满足中国2020年实施的严格燃效规定的同时,凭借环保车突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在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上提高销量和份额。 丰田公开了新款“卡罗拉”,并宣布将于2015年销售卡罗拉的HEV款。除了此前的“凯美瑞混合动力车”、“普锐斯”、“雷克萨斯CT200h”以及将于2014年下半年销售的“雷克萨斯NX”之外,丰田专务董事大西弘至表示丰田还打算为大众车型增加HEV款:“一举普及HEV”。 到2020年,中国汽车的企业平均燃效(CAFE)将提高至20km/L左右,大西表示,“如果丰田不大幅增加HEV的销量,也很难达到这一数值”。推动HEV普及的关键在于尽早实现本地生产。HEV是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上销售的,如果生产始终依赖于海外进口,则应对燃效规定的能力就会非常有限。 丰田2015年将在本地生产卡罗拉HEV,本田也在加快建立在本地生产HEV单元的体制。如本田此次展出的“ConceptB”。该款虽计划于2016年量产,但带有HYBRID标志。虽然量产时是否为HEV尚未确定,但本田表示,“打算尽早推进HEV的本地化”。估计该公司也会在2016年前后实现HEV的本地化。本地化的关键在于能否以一定的品质低成本地生产HEV的核心部件——电池、逆变器及马达。 日产比丰田及本田进军中国市场晚,准备凭借小型车及EV来扭转局面。日产将通过2014年上市的5万元以下的“R30”来展示自己的价格竞争力,以便在中国的内陆地区获得份额,同时还将通过以“LEAF”(聆风)为原型的“e30”来宣传车辆的环保性能。尽管EV还存在单靠一家公司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等,但这种车型也是应对燃效规定的武器。 日本厂商受雷曼危机、中日领土问题及东日本大地震等影响,被欧美企业夺走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本届车展让人感觉到了日本汽车厂商要与本土供应链企业建筑节能服务行业,是指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以降低其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为目的,提供服务与管理的经济活动的相关主体总和。其要点如下,一是以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降低作为相关的经济活动,它有别于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二是这种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建筑能源消耗的统计、监测、诊断、改造方案设计融资实施、节能运行和管理、节能技术服务、节能量交易等;三是从事这种经济活动的相关主体,具有社会公益性、商品性双重特征。 根据EMCA(中国节能服务协会)初步调查统计结果,截至2008年底,全年规模以上节能服务产业完成总产值约为417.3亿元,合同能源管理(EMC)项目投资116.7亿元,综合节能投资253.2亿元。按综合节能投资计算,形成年节能能力1235.12万吨标准煤,年减排796.85万吨碳。 中国建筑节能的市场潜在规模巨大。目前中国城乡既有建筑总面积约400亿平方米,并以每年2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长,而且在现存40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5%以上未进行任何节能处理,若对其中仅三分之一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按每平方米100多元计算,就有至少1.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虽然中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但是节能服务企业却很少,市场处于萌芽新兴阶段,技术应用和服务体制不完善。国内建筑节能行业技术消化能力较弱,新技术、新材料、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不足。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实施节能战略以来,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内开展了众多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在通风技术、遮阳技术、太阳能技术、中水系统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和供热制冷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但新技术新产品在实践中推广应用率极低,研究开发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节能服务企业技术消化能力较弱,在配套技术、施工、使用过程中出现施工工艺不成熟、节能产品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太阳能、地热、风能、核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刚刚提上日程,利用比例很低。密切联系的强烈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