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生态安全,我国首次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陆域和海域实际划定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实施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累计部署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其中今年新部署7个。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王广华在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的第20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发布会上,王广华与国家海洋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一道,详细介绍了我国实施的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我国的防沙治沙成果,如何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公众关心的问题,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格局,布局了生态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重点工作任务。
营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之一。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王广华说。
王广华介绍说,自然资源部围绕三区四带统筹布局实施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各类生态要素,以流域为主要单元,实施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
2022年,中国山水工程获评联合国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被评价为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之一。
例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工程,根据流域内不同自然地理单元和主导生态系统类型,分区治理,部署实施了7大类35个子项目,综合采取沙漠治理、草原生态修复、露天采坑治理、修复人工湿地、水土流失治理等各类措施,使乌梁素海整体水质得到提升,栖息鸟类的物种和数量都明显增加。
除此之外,近年来,以长江干支流、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黄河流域等区域为重点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已经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35万亩。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等重大项目,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滨海湿地60万亩。
我们将持续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预计到‘十四五’末再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000万亩以上;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修复面积280万亩;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400公里、滨海湿地30万亩。王广华说。
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
走出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等一批重要生态工程。今年是三北工程实施的45周年,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和不懈努力,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重点区域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作为主责部门,我们将坚决扛起防沙治沙的责任,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在具体工作中,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聚焦重点,集中力量,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关志鸥表示。
何为防沙治沙的三大标志性战役?其一就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区域性系统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光伏治沙等,为黄河几字弯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其二是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要实现区域内可治理沙化土地的全覆盖,稳步提升林草植被盖度。其三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主要围绕加强重点风沙口治理和跨境沙源地的治理,特别是要突出抓好绿洲外围和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的建设,确保沙源不扩大、不扩散。
今年来,三北工程累计完成了造林4.8亿亩,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为了打好接下来防沙治沙的三大标志性战役,我们正在会同相关省区和部门,争取尽快启动实施一批防沙治沙重点项目,为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的攻坚战,开好头、起好步。关志鸥说。
三江源国家公园林草覆盖率74%
将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
近年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进程明显加快。2021年,我国正式设立首批国家公园,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
2022年年底,《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出台,其中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其中分布着50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和2.9万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旨在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充分体现社区的共建共享,将惠及28个省400多个县,形成56个民族共绘国家公园美丽画卷,共享国家公园生态福祉的宏大格局。
通过国家公园的建设,我们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保护起来,这将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关志鸥说。
目前,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例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已经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目前的林草覆盖率已经达到74%以上,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7万多只。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成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并打通了13个大熊猫区域的种群生态廊道。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了集保护、监测、科研于一体的保护机制,虎豹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截至目前,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经超过50只,野生东北豹的数量超过了60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注重加强雨林生境的保护修复,设立了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6群37只。武夷山国家公园统筹保护和发展,特别是实现了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发展格局,又新发现了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7个新物种。
今年8月,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将在青海西宁举办,全面展示国家公园建设的丰硕成果。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高质量建设第一批国家公园,积极推进设立新的国家公园等工作。关志鸥表示。
今年制止涉嫌违法填海约2.19公顷
进一步强化海洋资源保护利用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第19个航海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当下,我国顺应全球海洋建设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积极为解决全球海洋治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构建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我国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海洋GDP)9462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是7.8%。其中,海洋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海工装备制造业新承接订单、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75.9%和34.6%,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16.2%,我国首台兆瓦级潮流能机组实现了并网发电,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进一步扩大。
党的二十大以来,自然资源部坚持严格管控围填海,强化无居民海岛保护,严守自然岸线保有率底线,持续优化海洋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说。
据介绍,2023年1—5月,全国发现并制止涉嫌违法填海10处,约2.19公顷,涉嫌违法用岛4处,约0.81公顷。同时,在严守海洋生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自然资源部努力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用海用岛,今年已报请国务院批准项目用海17个,涉及投资额约1340亿元。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也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资源部倡议发起了深海生境发现计划,经联合国批准列为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推动深海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努力践行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我们将坚持陆海统筹,大力提升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的贡献。王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