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说,西宁的综合管廊建设在全国是属于第一梯队的”“接入管线全,8类管线全部入廊”“是国内首个将雨污水纳入管廊的城市”“管廊建设可满足百年需求”“到2020年西宁综合管廊将初步成网”……作为全国首个将雨污水入廊的城市,西宁综合管廊建设吸引了省外专家的目光。

建设是西宁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强城市空间管理,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同时统筹各类管线铺设,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日,来自省外的专家实地考察了西宁市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情况,并对工程规划进行了修编讨论。

专家:这里的管廊建设“滴水不漏”

在进行实地考察中,专家们对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考察后和综合管廊相关建设管理单位,对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进行了修编讨论。上海市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家高宇告诉记者,西宁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的主线、支线、缆线层级分明,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管廊网络,“集约智慧、生态经济”,西宁的管廊建设在全国来说是在第一梯队的,规划建设水平非常高。经过近几年建设,到2020年西宁市的综合管廊将初步成网。

在观看学院路的地下综合管廊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王恒栋认为,这里的综合管廊建设“滴水不漏”。他说,西宁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模大,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单位大力支持,地方建设积极性非常高,建设质量非常高。目前西宁的综合管廊建设主要聚焦在城市新区和新建项目上,今后的管廊建设要根据西宁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统筹。在老城区的建设难度会更大,如何提高综合管廊建设的技术含量,都要有很好的考虑。综合管廊工程是百年工程,只有建管并举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特别是在老城区建设综合管廊要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真正让老百姓拥护管廊的建设,让西宁的“地下生命线”真正为城市的安全运营提供有效服务。

根据建设部地下综合管廊编制指引,结合多巴新城、西川片区、南川片区部分路网规划调整以及解决老城区线缆入地问题,专家们同时对规划的修编提出了意见建议:修编完成后的规划将从三个层级减少主线和支线的数量,增加缆线管廊的数量,这一调整特别适合老城区的建设。专家们认为,修编后的规划更加契合西宁的建设实际、落地性更强,在今后的五年甚至十年,会形成一个以主线为骨干、支线和缆线为辅助,和市政整体发展更加匹配的地下综合管网体系。

西宁:全国首个将雨污水管线纳入管廊的城市

从师大新校区路南学院路管廊入口进入,记者跟着专家们饱览了西宁综合管廊建设在这里的“地下神秘世界”。据西宁城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洪玲介绍,这里是学院路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舱。学院路片区地下综合管廊是我市典型的干线管廊,可容纳自来水、电力、通信、再生水、热力、燃气、污水、雨水等管线,8种管线全部入廊。管廊中每隔一段距离,都预留了相应管线接入口和材料投放口,今后管线更换或增容不用破开路面,直接从管线相应的接入口接入即可,能满足百年需求,地下管廊内可行驶车辆,高2.5米的管廊之上是人行道或绿化带。

洪玲说,学院路地下综合管廊的,是全国第一个将雨污水管线入廊的舱室,这也是我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最大特点,即:西宁是全国首个将雨污水管线纳入管廊的城市。就是利用我市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势,利用道路坡度将雨污水采用复合箱涵的形式入廊,既可利用箱涵作为雨水调蓄舱,与相结合,收集利用雨水,通过净化,用于道路冲洗和绿化等。同时,也可大大减少出地面井体数量,美化道路景观,而且比管道直接入廊更具经济性。另外,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还结合小市政管线建设,将道路上的信号灯、配电箱等相关市政管线一并入廊,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建设:8公里综合管廊已投入使用

据了解,我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分一、二期实施,一期项目涉及7个片区共19条管廊总长40公里。去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管廊主体建设26公里,其中师大新校区高教路等5条管廊完成竣工验收,五号路等3条管廊整体完工,学院路以及小桥门源路片区有6条路约8公里的综合管廊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中,目前南川西路、十九号路等6条管廊已完成施工监理招投标,十九号路、泰康路东段等3条管廊已开工等。

据市规建局市政交通规划处处长马本青介绍,我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杜绝马路拉链工程,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结合现在全市畅通西宁外环内网的道路建设,同步把新建道路、老城区内改扩建道路从地下到地上,一次性完成建设,对周边居民的市政需求提供有力保障。管廊建设雨污水全部纳入管廊,并融入海绵城市,促进城市健康水循环,与我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理念契合。

原标题:西宁管廊建设进全国第一梯队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