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一社区微信群里一位业主发了一则消息,称北京将从12月1日起开始实施电费分时计价,并感叹道:晚上洗衣服、洗澡省电,因为晚上洗才0.31元一度电。这回夜里热闹了。
笔者及时拨打了国家电网服务热线,得到工作人员的回答:目前没有查到相关通知,北京市只有经认定的‘煤改电’分户自采暖用户及农村村集体改造的‘煤改电’集中供热用户等可以通过申请实行分时计价。
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数据,北京市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电量在240千瓦时及以下的,电价标准为0.4883元/千瓦时(不满1千伏)和0.4783元/千瓦时(1千伏及以上);电量在241千瓦时到400千瓦时之间的,电价标准比第一档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05元,即0.5383元/千瓦时(不满1千伏)和0.5283元/千瓦时(1千伏及以上);电量超过400千瓦时的,电价标准比第一档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3元,即0.7883元/千瓦时(不满1千伏)和0.7783元/千瓦时(1千伏及以上)。
实际上,确有一些省份正在试点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已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从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季节性电价机制。
电价调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大范围的关注。老百姓对电力使用依赖度极高,导致其在面对相关政策的变动时不免会比较敏感。在电价计算方式出现时间段上的明显差异时,很容易影响居民现有的用电习惯。
尽管部分居民表示,自己的用电习惯本身就符合低谷用电多的情况,因此电价计费方式调整对其影响不大。但仍有不少居民反映担心电价调整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一定不便,例如有居民会选择利用夜间低谷时段的低电价集中使用洗衣机等,而其产生的噪声又是否会影响其他居民的夜间休息,这些都是老百姓面对电价调整时会考虑的问题。
分时用电是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持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实施分时电价机制的目的也是引导用户错峰用电,实现电力系统负荷削峰填谷,在确保发用电平衡的前提下节约电力系统投资,并促进新能源消纳。
今年10月,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规定深化电力、热力、天然气价格改革,研究完善差别电价、分时电价、居民阶梯电价和供热计量收费政策。无论如何,从长期来看,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服务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绿色低碳也将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能源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应该更多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对可能影响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加考量,组织听证会收集和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措施出台后,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主动进行合理适当的解读,并做好政策执行效果和问题评估,方能引导老百姓正确理解并支持有关政策。
例如,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对居民用户,如自身家庭用电符合低谷多用电、高峰少用电的情况,可选择执行峰谷分时电价,从而减少电费支出;反之则可不选择执行峰谷分时电价,给予了普通老百姓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此次乌龙事件,也体现了部分老百姓对于包括分时电价机制在内的一系列能源政策措施的不理解。其实,不仅是分时电价,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等目标的实现,将会有更多政策影响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原有的习惯。当然,只有更多老百姓充分理解并通过调整自身行为积极响应支持国家政策,才能让简约适度的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